理财规划师二级《理论知识》风险节税案例: ·某生产企业从事某项投资活动的年投资收益率为10%,其采取不同的投资方式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也不同。经过分析,该企业在一定时期税前所得相同的情况下,对于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有两种不同的节税方案对应两种不同的投资方式。不同投资方式下的具体节税方案如下: ·方案1:第一年要纳税100万元的概率为30%,纳税120万元的概率为50%,纳税150万元的概率为20%;第二年要纳税120万元的概率为20%,纳税150万元的概率为40%,纳税180万元的概率为40%;第三年要纳税150万元的概率为20%,纳税180万元的概率为60%,纳税200万元的概率为20%。 ·方案2:第一年要纳税60万元的概率为40%,纳税80万元的概率为40%,纳税100万元的概率为20%;第二年要纳税 80万元的概率为 20%,纳税100万元的概率为50%,纳税120万元的概率为30%;第三年要纳税180万元的概率为30%,纳税200万元的概率为60%,纳税220万元的概率为10%。 那么,在同时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情况下,应该选择的最佳节税方案分析如下: (1)计算采用不同节税方案后3年的税收期望值 方案1: 第1年的税收期望值=100×30%+120×50%+150×20%=120(万元) 第2年的税收期望值=120×20%+150×40%+180×40%=156(万元) 第3年的税收期望值=150×20%+180×60%+200×20%=178(万元) 方案2: 第1年的税收期望值=60×40%+80×40%+100×20%=76(万元) 第2年的税收期望值= 80×20%+100×50%+120×30%=102(万元) 第3年的税收期望值=180×30%+200×60%+220×10%=196(万元) (2)折算税收期望值的现时价值,假设折现率为10% 方案1的期望税收现值=[120÷(l+10%)十[156 ÷(1十10%)2]+[178÷(1+10%)3]=371.75(万元) 方案二的期望税收现值=[76÷(1+10%)]+[102÷ (1十10%)2 ]+[196÷ (1+10%)3 ]=300.65(万元) (3)计算考虑确定性风险因素情况下方案2比方案1多节减的税额71.1万元。 (责任编辑:admin) |